每一个传统的节日,之所以在我们中国的农历新年中体现,同时人们也会延续着很多的民俗和讲究,为的是文化的传承,更是能够庆祝或者纪念的日子。在传统佳节春节过程中,几乎每一天都有很多的风俗讲究,正月十五也是如此。
元夕节的来由
正月十五我们都知道是元宵节,但这天也叫做元夕节。旧又称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夜称元夕,与“元夜”、“元宵”同。今称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。农历里正月为元月,古人称夜晚为“宵”或“夕”,而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夕、元宵节,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。按中国传统民俗,在一元复始,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,天上明月高悬,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、猜灯谜、吃元宵合家团聚、快快乐乐的。
放天灯有好运
在元宵节这天很多地区有燃放孔明灯的习俗。天灯也叫作孔明灯,相传为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发明,也被公认为热气球的始祖,起初是为了传递讯息之用,但目前通常则被当成节庆祈福许愿的工具。新北市平溪放天灯的习俗历史悠久,将愿望写在纸糊的天灯上并将其冉冉升起,象征每年都能够收获成功和幸福,因此每到农历新年和元宵节,也就是元夕节的时候,民众都会前往放天灯进行祈福。
元夕节的起源
其实元夕节的起源已经非常有历史了。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。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“试灯”,十五日夜为‘“正灯’,民间要点灯盏,又称“送灯盏”,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。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,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,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。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,只称正月十五、正月半或月望,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。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,又称上元,唐末才偶称元宵。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。到了清朝,也被叫做灯节。